shu-di-huang-300k

 

提到熟地黃,或許一般人聽來陌生,不過它可是許多藥方或補品中的常見藥材,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補血聖品「四物湯」以及滋養強身的「十全大補湯」了。

那麼,作為「新譯漢方」品牌的小當家,熟地黃究竟有哪些厲害的看家本領呢?今天,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吧~

 

❚ See in 科普小知識 ── 鮮地、生地、熟地,一藥三用的神祕塊莖

地黃花 Rehmannia glutinosa地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粉紫色小花約在春夏時分盛開,總狀花序上筒狀的花冠佈滿銀白色腺毛,叢生的葉片呈深綠色,葉緣帶鋸齒狀。不起眼的外觀,加上對環境的適應力強,地黃似乎不乏被人視為路邊的野花野草。

然而,看似小家碧玉的花朵之下,卻藏著結實而壯碩的塊莖──也就是用來作為藥材的部位。新鮮採挖的鮮地黃呈淡黃色,據說古時候也用來當作黃色的天然植物染料。鮮地黃經過乾燥便是乾地黃,也是現在一般所說的生地黃。在中醫觀點中,鮮地黃涼血止血功效,因此民間偏方中可見以此為敷藥來止血,不過鮮地黃在產地之外的地方,並不易取得。而乾地黃(生地黃)則常作為降火藥方,具有清熱效果,唯未經炮製的鮮地黃或生地黃藥性屬寒,因此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等副作用。

另一方面,經過炮製而得的熟地黃,質地柔軟富彈性、帶黏性,藥用上除了前面提過的四物等補湯外,也做成丸藥,例如在六味地黃丸及金匱腎氣丸中,熟地黃便是首要材料。

 

❚ See in 熟地黃的炮製 ── 九蒸九曬的古老智慧

在現存最古老的藥學專書《神農本草經》裡,地黃被歸類在上品藥,也就是無毒且具有滋養生命之效。鮮地黃經過炮製成為熟地黃,藥性由寒轉溫、味道由苦轉甜、功效由清轉補,原先清熱降火的功效則搖身一變成良好的滋陰補血藥方,同時也緩解了對腸胃的副作用。根據《李時珍說藥》一書的描述,以補血作用來說,除膠類藥(如阿膠)等動物藥之外,植物藥效用最佳的應首推熟地黃

雖然前述提到地黃對環境的適應力強,不過地黃吸取大地之精華,因此土質對於地黃的藥性來說,亦是十分關鍵的要因。肥沃疏鬆、無汙染的土質,加上充足陽光與良好的排水,是栽培出優質地黃的基礎條件。如同許多根莖植物,地黃不宜連作,一塊土地收成後,須經多年休耕或輪作才能再次栽種出質量良好的地黃,因此地黃也有「地髓」的稱號,意旨吸收地氣精髓之藥材。

那麼,鮮地黃是如何炮製成熟地黃的呢?這就要提到「九蒸九曬」的古老工法了!洗淨去皮後的生地黃,必須以竹製蒸籠蒸製,不可使用鐵等金屬容器,以防重金屬殘留。製程中會加入砂仁、陳皮,以中和熟地黃滋膩的特性,反覆經過九次蒸、曬、浸酒的步驟,便得一顆顆如炭球般漆黑油亮的熟地黃。

文字的敘述落落長,讓我們直接看看大愛電視台〈中醫出任務〉的專訪短片吧!在這集節目裡,由我們「新譯漢方」的品牌創辦人阿寶,帶大家走訪位在台南西港的地黃田,一窺熟地黃的生產製程,同時分享地黃的小知識!

 

 ❚ See in 滋補的黑色食物 ── 現代醫學認證,護腎強身熟地黃 

五行理論當中,黑色食物屬水,對應於腎。不僅擔任我們體內水分代謝的重責大任,也掌管人體生殖、泌尿系統,繼而影響賀爾蒙及免疫力。

電鍋料理 熟地 根據中醫的觀點,熟地黃補血滋陰(尤其在於補腎陰)、益精填髓。腎陰不足時,常見頭暈目眩、腰酸、遺精、崩漏等症狀。而在中醫保健暢銷書籍《思考中藥》一書中,對於滋陰的觀點值得參考:「養五臟之陰,首先就是養腎陰。腎主水,藏精,而水和精是生命的本源。(中略)養陰的根本就是養腎陰,因為是腎藏精。五臟都藏精,最後要由腎來把精進一步封藏起來。如果腎藏精藏得比較堅固,那麼五臟都能藏精。如果腎藏精藏不住,那麼五臟也藏不了多少精。所以養陰的根本就是在養腎陰,而地黃是養腎陰的一個代表藥。」

另一方面,現代醫學也證實,熟地黃富含多醣、聚醣、胺基酸與多種維他命,最重要的是,熟地黃有助腎臟代謝與調節血糖,繼而達到提升免疫力、降血糖與滋補強身的功效。

那麼,熟地黃又該怎麼吃呢?除了泡茶、泡酒飲服或是燉湯之外,帶有黑糖清甜香氣的熟地黃,也可以拿來煮粥、做成炊飯等,如果你對料理很在行,試試挑戰用熟地黃做甜點或許也不錯呢!

 

❚ 延伸閱讀

〈滋補熟地飯〉

〈溫順四物雞湯〉

〈什麼是九蒸九曬〉

〈「產後掉髮」多久才會好?肝腎養好,頭髮自然好。〉

 


參考資料

《李時珍說藥》/王緒前/積木文化

《思考中藥》/唐略/楓書坊

大愛電視台〈中醫出任務〉專訪「新譯漢方」短片

〈健康之路 道地藥材用起來(三):地黃的用途〉
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「藥用植物主題館:地黃」

 

原文網址

arrow
arrow

    SEEINHER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