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期在外奔波的業務、久站的服務業人員,腳部肌肉緊繃,需要好好放鬆…
在辦公室累了一整天,下班回到家想放鬆身心,很想泡熱水澡,可是家裡沒浴缸…
此刻你需要 —足浴!
現代人工作高壓忙碌,想親近大自然放鬆心情,卻苦無時間或天氣不好。許多因長期高壓工作而生的病症,如:水腫濕疹、便秘胃脹氣、失眠等等,也讓失衡的生活雪上加霜。
其實,中醫有個古老的智慧,可以輕鬆在家執行,達到舒展身心、洗滌心靈的效果,它正是 —— 漢方足浴!
無論家裡有沒有浴缸,只要用臉盆或泡腳桶泡腳20~30分鐘,再加入調配好的漢方草本做藥浴,就能夠溫暖足部穴位,促進血液循環。草本的天然香氣,也讓人一秒置身大自然,不用出門就能輕鬆擁有的療癒享受!一起了解足浴有哪些好處吧!
❚ 泡一腳,動全身!睡前漢方足浴的四大好處
以漢方中藥入浴的好處多,早在東周就有利用藥草「薰、蒸、浸、泡」身體的記載!泡的時候可聞到草本清香,又稱「香湯」、「香浴」,亦有養生功能。
單純泡腳的足浴不僅方便,也深受女明星喜愛,如《延禧宮略》中飾演順嬪的女星張嘉倪就曾在節目上分享足浴美容,使用艾草、薑、枸杞、黨參等藥材泡腳排水腫。
中醫的足浴養生術有上千年的歷史,在人體的十二條經脈中,有六條起於足部,其中又以肝、脾、腎經最為重要,分別掌管睡眠、情緒、消化和生殖系統,足部血液循環好,對全身臟腑都有幫助,還享四大好處:
① 改善睡眠品質
無論中西醫,都相當肯定足浴對睡眠有益。現代醫學認為,熱水能刺激腳的末梢神經,對大腦皮層產生抑制作用,也能加快血液循環,讓腦部感到放鬆、消除疲勞,進而加快入睡。
從中醫的觀點來看,失眠與心、肝相關,尤其肝主掌人體能量與血液的循環及調節,與情緒息息相關。生活中的壓力讓肝經氣的循環失調時,就會形成「肝鬱」體質,容易抑鬱、緊繃、焦慮、胸口煩悶,時常需要深吸一口氣,進而影響睡眠品質。
肝經起於足部,足浴可放鬆身心、消除疲勞、舒緩壓力。加入薰衣草、黃菊、艾草等幫助舒緩焦慮、安定神經的漢方草本,搭配按壓相關穴位,如:太衝穴、三陰交穴、湧泉穴,也能促進氣血運行,幫助舒眠。
② 促進腸胃消化
上班族忙到忘了吃飯或在辦公室坐一整天,時間久了腸胃蠕動就會變差,容易便秘(虛秘)、消化不良、胃脹氣。腿部有許多對應腸胃的穴道,久坐導致氣血無法供應到腸道,可將足浴的水位升高到小腿肚,涵蓋足三里穴、上巨虛穴和下巨虛穴,有益腸胃蠕動。
薰衣草的香氣有「抗痙攣」效果,若是因情緒緊張造成的胃脹氣或腸胃不適,足浴時不妨加入薰衣草吧!許多人喝荷葉茶降血脂,但其實它也能放入足浴中,可改善循環、利水消腫,全身循環好了,消化自然好。
③ 增進血液循環
有聽過「腿是第二個心臟」嗎?因為腳離心臟最遠,平時需靠小腿肌肉收縮讓血液回流,這也是為何手腳冰冷的人血液循環較差的原因。尤其皮膚是全身最大的器官,外用藥浴亦能透過皮膚吸收。
想增加代謝的人,可在足浴中加入玫瑰,它在中醫裡本身就有行氣解鬱的功能,屬肝經、脾經。泡過溫水後能散發出天然花香,可保養皮膚、消水腫,趕走煩悶心情。
④ 改善皮膚敏感
皮膚搔癢、濕疹、泛紅…其實足浴也能改善以上症狀。傳統醫學中,皮膚病與濕寒之氣有關,常用藥浴來應對,泡腳也能為身體祛濕、提高免疫力。
艾草有殺菌、暢通經絡、去濕寒之氣、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。當身體濕氣重、手腳冰冷,在足浴中加入艾草能幫助保養肌膚、增進體內循環。
❚ 注意!這些人不適合足浴
足浴能溫暖下肢、暢通肝、脾、腎經絡,但有以下狀況者不適合足浴:
▸ 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患者
心血管疾病患者循環較差,足浴或泡澡後下肢血管擴張,但血液不易回流心臟,反而造成血壓浮動過大,造成心血管負擔。
▸ 腳部有傷口、腳跟龜裂
無論何處,只要身上有傷口都不建議浸泡在水裡太久,可能造成細菌感染或蜂窩性組織炎。特別是糖尿病患者,本身免疫系統差且傷口不易復原,泡腳的感染風險更大。
▸ 飯後、運動後、空腹
剛吃飽、運動後一小時內及空腹時都不適合泡腳。吃飯後,胃腸道需要較多血液進行消化,此刻泡澡會導致其他器官供血不足,容易消化不良。運動後同理,可能造成無法排汗,體內熱氣無法排出,血液流向肌肉和皮膚,導致其他器官供血不足。空腹時血糖低,泡溫水會使血液聚集在體表,導致腦部血液供應量減少,容易頭暈。
漢方足浴雖然能增進身體健康,但也要特別注意水溫不可過熱,只要稍微高於體溫就好!
如水溫維持在40~42℃,泡10~15分鐘即可;水溫維持在38~39℃,可延長至20~30分鐘。
泡的時間太長,容易造成心臟負擔,只要後背及額頭微微發汗就有足浴的效果,就應該要停止了。
此外,也不可太頻繁進行足浴,一週2-3次即可,不可過度喔!
❚ 延伸閱讀
資料來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