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身體有這樣的狀況嗎?
✓ 早上的小腿比較細,到了傍晚卻變腫脹、鞋子也變緊?
✓ 起床發現兩頰、眼睛周邊浮腫?
✓ 就算睡滿8小時,還是覺得疲倦、頭昏沉、四肢沉重無力?
✓ 食慾不振,或是才吃一點就腹脹,明明口渴卻又不想喝水?
✓ 舌苔厚厚一層,皮膚反覆濕疹、或起紅疹?
✓ 平時大便稀軟不成形,或者黏黏的難沖掉?
若你符合以上任一「身體濕氣重」會有的生理表現,請繼續看下去,進一步檢測自己是不是體濕重的「濕人」!?
❚ 人體就像池塘,排水好,健康才會好
我們常聽氣象報導預測天氣會變得「濕冷」或「濕熱」,這裡的濕,指的是「環境濕度」,也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。那坊間常說的「體內除濕」,指的究竟是什麼濕呢?濕氣又是如何進入人體,進而影響健康?
從中醫的觀點來說,「濕氣」存在於自然界中,是自然現象,接近現代人所理解的環境溼度,又稱作「外濕」。當濕氣透過口鼻、肌膚、飲食進入人體後,又稱「內濕」。外濕可以滋潤肌膚,內濕則可潤澤臟腑,有助人體健康。
但是,當內外濕因各種因素而失衡,進而傷害負責代謝和運輸人體水液的脾臟,體內無法順利排除及散佈的濕氣就會停滯在人體肌表、經絡、筋骨,甚至內臟,產生各種生理不適及病症,即俗稱的「體內濕氣重」!
使人致病的濕氣,又稱作「濕邪」,對人體是有害的。如同排水不良的池塘,積水越多、越久,池塘就容易發臭、污濁、水質變得黏膩。人們受濕邪侵害,無法正常代謝濕氣時,身心狀況也會有沈重、穢濁、黏滯等特性。例如:全身沈重無力、大便黏軟、女性月經前水腫嚴重、白帶黏膩且多、舌苔厚厚一層、好發濕疹等。
當長期有這些情況時,除了調整飲食、生活習慣,也建議尋求中醫師的治療。此外,先天脾胃較弱的人,較容易有體濕過重的狀況,須透過長期的飲食及生活調養,才能保持健康喔!
❚ 體濕重的「5大症狀」!簡單檢測,守護健康
你是水腫,還是胖?體濕重的人,因代謝失常,體態大多是豐腴的,即使吃的不多,肚子也總是肥胖鬆軟,即「虛胖」!另外,早上起床時,兩頰、眼周浮腫明顯;越接近晚上,下肢越發沈重水腫,鞋子越穿越緊,都是常見症狀喔!
症狀② — 疲倦沈重,精神差
怎麼睡都睡不飽?總是疲倦、頭昏沈、精神抑鬱、四肢沈重無力,且吃完飯後更嚴重?其實,這些都是典型的體濕重病症,由於濕邪侵入人體的肌表,滯留於經絡,再進入關節筋骨,頭部、四肢、關節等相關部位,都會因濕氣停滯而產生沈重感,進而影響心理狀態。
症狀③ — 大便濕黏,舌苔厚
你的舌苔既厚且黏膩,舌體胖大?上廁所時,大便時常不成形,擦不乾淨,甚至黏在馬桶上沖不掉?一般人的舌苔淡紅而潤澤,有一層薄薄的白舌苔是正常的。當濕邪侵害人體時,常使人體分泌物穢濁不清,除了舌苔白、厚、膩且大便濕黏、感覺排不完,也容易有小便混濁不清的情況喔!
症狀④ — 胸悶腹脹,沒食慾
體濕重,導致脾胃功能失常,在夏天特別容易出現:胸悶、胃脹、沒食慾的狀況。胸悶時,需要長長吐氣才會舒服一點;雖然才吃一點食物,就感到肚子脹氣且有隱約的噁心感;常常口渴,卻不想喝水等,都是體濕讓脾胃功能失常的現象。
症狀⑤ — 白帶異常,多濕疹
體濕重的人常出現下肢水腫、反覆起濕疹、起紅疹等症狀。在生殖系統的部分,女性陰部容易有潮濕、搔癢、異味、白帶過多的現象,嚴重時也可能引發陰道炎,須特別注意!
❚ 改善體濕重的「4大秘訣」!為濕答答的身體找到解方
久站久坐、熬夜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等,現代上班族常有的工作狀況,會使身體代謝能力下降、排汗不易,體內濕氣更容易堆積。
建議養成運動的日常習慣,上班時,可在手機設下鬧鐘,固定時間起身到戶外空間走走,並多喝溫開水,體溫升高及出汗都有助改善體濕喔!
秘訣② — 飲食要注意
避免吃高油膩、重鹹、高鹽、冰冷等不易消化、不利身體代謝的食品,可多食有助排濕、補脾胃的食物或料理,如:四神湯、薏仁、紅豆等。
(平凡卻搞剛的排濕聖品「四神湯」▹▹ 點我看食譜)
秘訣③ — 情緒要調節
生活壓力與情緒起伏大,身體無法適當休息,加以其他外在因素,可能加劇濕邪的症狀。而濕邪的症狀,又容易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低落,無法放鬆休息,進而惡化病症。為減緩這樣的惡性循環,建議透過適當的運動調劑身心,每天給自己一點小小的挑戰,如:打開手機計步器,每天走1萬步;每週上一堂瑜珈課等,讓身體微微流汗,活化氣血循環,有助於體內濕氣的代謝。
透過這份簡單的自我檢測,如果你發現自己可能是「濕人」,且體濕重的症狀正在影響日常生活、造成困擾,也建議前往中醫診所,尋求醫師的專業診斷及治療喔!
❚ 延伸閱讀
參考資料